在求真中進取,在沉默中堅守,在拼搏中綻放,一名普通的專職研發人員,默默地耕耘在自己的工作崗位上,也能綻放出不一樣的光彩。日前,馬鞍山市委宣傳部、市科協、市文明辦、市科技局聯合開展2023年馬鞍山市“最美科技工作者”評選活動,全市僅有10名同志入選,中冶華天水環境分公司費曉昕經過基層推薦、層層評選,成為其中之一。
默默耕耘 精準發力
自2018年從南京水利科學研究院博士畢業后,費曉昕便入職中冶華天水環境分公司,從事水環境治理方面的研究工作。作為一名專職研發人員,她緊密結合國家十三五、十四五、二十大政策對水環境治理提出的高要求,與研發團隊、工程技術團隊一起,克服種種困難,對水環境治理中遇到的關鍵技術難題進行相關技術研究,力求推動更多研發成果順利轉化,并應用到實際工程,產出較好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。
工作以來,費曉昕愛崗敬業,兢兢業業,不辭勞苦,一直拼搏在科研第一線,認真履行自己的職責,堅持鉆研技術問題,研發有助于水環境治理的技術、產品和設備,助力公司成為水環境治理行業的佼佼者。
身為一名女性科技工作者,她也會經常面臨難題和挑戰,特別是兼顧家庭、工作的難處。然而,作為團隊的骨干成員,她總是能迎難而上,加班加點、按時保質完成工作,為公司的研發工作和研發管理貢獻自己的一份力量。而這都得益于她始終堅持把職業當作事業,在平凡的崗位上默默耕耘,只為守護青山綠水,也守護好自己心中的一片藍天碧水。
爭分奪秒 確保供應
科研之路,并非總是風平浪靜、按部就班,有時也會遇到突發情況,臨危受命。當緊急情況發生時,費曉昕能夠不亂方寸,顯出擔當本色。
2022年夏天,馬鞍山的室外氣溫高達40度,此時河道藍藻極易暴發,這也是近年來水環境治理中的棘手問題。藍藻爆發不僅會對水體本身形成不良影響,還會造成附近居民的生活體驗感直線下降。當時,工程項目急需除藻劑,但是,該成果的研發人員因產假不能參與藥劑制作,而制作除藻劑又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,需要經過底泥改性、通風晾干、煅燒、研磨、過篩、配制等一系列過程。但這一任務落到了她的肩上。
接到任務后的第二天是個周六,一大早,費曉昕就與團隊另外2名成員一起來到實驗室進行配置工作。炎熱的夏天,一方面要克服實驗室內40度的高溫,每個人都熱得大汗淋漓;另一方面,每桶藥劑重達25千克,配置時體力消耗很大。但在她的示范帶領下,大家急工程之所急,一直沒有停下來,配制出第一批生態除藻劑后,立即運往項目河道。
由于需求量較大,短暫休息后,她們又投入到了緊張的藥劑配制中,直到能夠確保河道用量。最終,助力河道水體透明度和健康恢復,業主非常滿意,附近居民也交口稱贊,擦亮了中冶華天水環境治理名片。
不負眾望 終得碩果
水環境治理技術的積累始于研發,需要研發項目的支持。這幾年,費曉昕積極參與水環境治理技術、產品、設備的研發和應用,取得了豐碩的成果,也為水環境治理提供技術支撐,推動了公司自有品牌的建設。
作為項目負責人,她申請并順利立項中冶重大研發項目《微污染水體生態修復系統集成技術與裝備研發》、公司研發課題《水環境項目運維關鍵要點研究》;作為中冶重大研發專項《水環境綜合治理關鍵技術研發與應用示范》課題2負責人,主要負責高效檢測與溯源技術研究技術的研發;作為項目骨干,參加了國家重點研發項目《長江流域城市水環境治理提質增效關鍵技術研究與示范》、省重點研發項目《地表水環境治理多功能一體化技術暨裝備的研制與開發》、中國五礦集團科技專項計劃《魯中礦業尾礦綜合回收及建材化利用研究及工業示范》等。
截至目前,她參與的多項研發成果實現了轉化和應用,如“地表水多功能一體化監測裝備開發及應用”經中冶集團鑒定為國際先進水平,經第三方設備功能檢測,認為該產品的軟硬件、巡航能力、水質檢測及岸基軟件等檢測項目均符合技術要求,成功備案國家專利密集型產品。
基于研發成果,她已擁有授權發明專利3項,實用新型專利23項,成果鑒定及參編標準等多項,在國內外核心期刊發表中、英文論文12篇。此外,她所在的團隊獲“十三五機械工業優秀創新團隊”、中國五礦“百強班組”、中冶集團“青年文明號”;所參與的項目獲2021年度全國冶金行業工程設計優秀成果二等獎、南京市優秀工程設計獎三等獎等。
踏浪前行風正勁,不負韶華爭朝夕。費曉昕將繼續用奮斗之筆書寫最美青春華章,在科技的上下求索之路上迎接更大的綻放!